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18 23:27 的文章

冷观直播人才培养热

原标题:冷观直播人才培养热

  如果说2019年电商直播迎来了爆炸式增长,那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则让直播带货彻底火了,直播人才也变得更为“抢手”,而这也催化了部分高校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有人质疑:这是要把学生都培养为“带货”主播吗?“李佳琦们”能否被批量培养?电商直播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

  毋庸置疑,当前电商直播已经成为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一股新力量。“带货”主播作为一个新兴职业成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但这一新生事物在人才培养上仍然缺乏可鉴的模式。

  很多人以为,主播带货只需要在镜头前对产品夸夸其谈就可以了,殊不知,一名好主播也需具备诸多能力素养。比如,对产品卖点敏感,销售技巧熟练,有较强互动能力,善于用数据分析总结,有营销和活动策划能力等。此外,电商直播也是一个系统化运作过程。直播前,需要找到合作方、联动媒体,提炼商品和相关人物的故事、输出直播脚本;直播中,要保证直播流的稳定;直播后,要输出战绩海报,总结分析“带货”成果。

  所以,对于目前的电商直播人才培养热,我们不妨冷静观之。一方面,这一行业尚属新鲜事物,只有做得专业才会有出路。一拥而上未必能脱颖而出,也有可能在行业大洗牌中败下阵来。另一方面,对电商平台来说,直播“带货”是为了缩短用户的购买路径,省去前期拉新、留存用户的步骤,直接跳转到售卖环节,因此可以更高效地拉动销量,节省获客成本。但商家也应该认识到,电商直播只是辅助手段。任何一个行业、商家都不可能仅靠消费者的冲动就能长期存活,更不可能靠单场直播的成交额赢得长期的销售成功。商家需要的是真实、可持续、经得起消费者反复检验的销售增量,由此,才能真正获取利润,仅靠直播很难实现这一切。

  事实上,不论什么领域、什么风口,狂欢之后必定经历洗牌。洗牌期过后,最终被洗出局的常常占到大多数。就直播本身而言,主播当然需要能够创造足够独特、优质的内容,但长期来看,能以个人品牌形式留存下来的,一定是极少数足以向平台证明实力的头部主播。至于直播电商能否对品牌和销量起到长期且巨大的作用,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