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5市座谈交流:如何下好"经济圈一体化"这盘
5月7日上午,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以六地视频连线形式举行,山东省政府在济南会场,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在五个分会场。这次会议标志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两天后即5月9日,潍坊市党政考察团便已经来到青岛,带队的是市委书记和市长。5月14日,由各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队,烟台、威海、日照三市党政考察团同日抵达青岛进行考察。
“胶东经济圈是全省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实施,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在5月7日的推进会议上,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说道。
目前胶东5市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整合、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与先进城市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方面,仍然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今年1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为“胶东五市”一体化顶层设计出炉。四市考察团带着同样的目标和期待,围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与青岛进行洽谈对接。
交通先行:“一小时互通”指日可待,“轨道上的经济圈”呼之欲出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是基础。如今,连接潍坊的潍烟高铁项目,连接青岛、威海的莱荣高铁项目也正在加速推进,胶东经济圈的几大城市将实现“一小时互通”。而烟台港西港区二期工程、东部金山湾片区等项目的推动,则让胶东经济圈在大交通的基础框架下,向产业融合和立体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在这次的考察后,烟台市与青岛市签订两市合作备忘录,将在青烟率先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加快推进机场港口融合发展,共同打造胶东经济圈港口群、机场群。
日照市与与青岛、潍坊等胶东经济圈城市共梳理汇总了18项涉及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运管等五个方面的重点项目业务。未来,日照和青岛将进一步实化细化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在物流发展、公共交通共享上深耕细作,加快运输组织方式一体融合。5月8日—9日,日照、青岛双方就共同争取日照至董家口轨道交通列入《青岛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规划》等事项达成初步共识。
向海而荣:装备、人才、产业、项目……各执所长同舟共济
胶东五市,均为滨海城市,海洋经济发达。其中,青烟威作为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已形成各自独特优势,烟台海工装备制造优势明显,青岛人才科技力量强劲,威海远洋捕捞与海产品加工水平较高。而5月7日的推进会明确提出,胶东各市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早在2019年3月29日至4月2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胶东半岛调研海洋经济发展并主持召开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就曾指出,胶东半岛各市不能搞同质化竞争,要在规划控制、城市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发展等方面加强统筹,推动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
目前,青岛有一大批海洋科研成果在烟台转移转化,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一批高端平台与烟台涉海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两市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
在青期间,威海考察团一行考察了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国际院士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就港产城融合、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产学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对接洽谈和考察学习。
此外,5月10日上午,潍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新安一行专程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浮山校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考察,并圆满完成功能海参肽及海参全产业研发生产转化项目签约。惠新安提到,潍坊也是海洋城市,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希望日后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与潍坊在医养健康、教育科技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推动潍坊海洋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努力把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依托战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战略重叠带来广阔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