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5-10 07:10 的文章

订单式培养基层人才 拱墅康桥街道成立未来社工

  与高校互动交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长效合作机制……5月9日下午,拱墅区康桥街道与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签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未来社工培育站正式成立,将为康桥街道输送既能融入当地老居民,也能团结新拱墅人的高质量未来社工。

  伴随着杭州北建步伐的加快,地处城郊的康桥街道也在面临新问题。“城市化进程与干部理念存在差距。”康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钱志卫告诉记者,康桥街道共13个社区,其中10个社区是拆村建居而来,因此不少社工也是从传统的村干部转型而来。

  这些转型而来的老社工处理起“土著”问题得心应手,但如何服务好新拱墅人,却很难找对办法。如何跟上城市化进程,让干部、社工的服务理念跟上时代?“我们与高校合作,就是想借鉴其先进理念,并提前导入高质量社工人才。”钱志卫说。


  未来社工培育站开展双向性培育,大学生可以来实践,提前感受社工这份工作,老社工也可以“回炉”再造。

  这几年杭州社工待遇提高了,毕业后选择当社工的大学生也开始增多。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刘靖说,去年公共管理系共有60余名学生毕业,其中15%左右的学生选择当社工。

  正是因为大学生对社工这份职业的认可,让提前实践变得更有必要。“书本上的知识还是要经过理论实践的,通过提前介入,大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可以对社工这份工作有更直观的了解,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刘靖告诉记者,了解这个行业后再就业,也能让未来大学生社工的稳定性更好,促进基层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对于老社工、街道党员干部和经合社管理人员来说,未来社工培育站则相当于一个“充电站”。高校里最新的社会管理理念、企业家资源,都将通过未来社工培育站等合作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基层一线,让康桥街道的管理队伍得到质的提升。

  据了解,康桥街道将和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紧密合作,将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课程,进行线下培训,后期还将选拔优秀社工前往广州、深圳等地交流学习,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推动康桥街道“法治”建设,共建全国社区工作者“交流站”并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国“社区工作论坛”,推动全国社区工作者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