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超七成档案无人管
原标题:7成档案“沉睡”市人才交流中心“弃档族”大学生超半数
出国、退休都要用档案,切勿遗失
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回应档案费收取问题时表示,最迟到2016年各地都不得再收取档案管理费。连日来,关于档案的话题在社会上不断升温。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半数受访者不会定期管理自己的档案,江西省人才中心每年仅有四成档案按时足额缴费,南昌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超七成档案在“沉睡”。那么,档案真的是鸡肋吗?弃档对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调 查
半数受访者不关心档案
8月19日,记者来到江西人才市场。在三楼办事大厅,记者遇到了前来办业务的朱训杰。“我毕业两年了,档案放在这里一直没管。前不久我考上了公务员,单位让我到这里来转档案。”小伙子说。
像朱训杰这样不太关心自己档案的大有人在。市民邬女士2008年跳槽,单位卡着她的档案不放,邬女士一气之下不要档案走人,现在6年过去了,邬女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大学生小程毕业6年,从来没有理会过自己的档案:“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档案?我6年换了4份工作,每次都转档案那得多烦啊!”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结果显示,半数人对自己的档案不太关心,有的甚至不知道档案流转到了哪里。
处于动态管理状态的仅四分之一
江西省人才中心综合部部长薛杭向记者介绍,目前,江西省人才中心库存档案十余万份,每年仅有4成按时足额缴交费用。南昌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该中心存放了10多万份档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的仅为四分之一左右,超过七成的档案主人都是三四年才来交一次费。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档案都处于沉睡状态,我们这里有一份档案‘睡’了20年,最近才有人来找它。”
一些人不管档案,对档案的内容和作用也知之甚少。朱训杰告诉记者,他只知道档案里面放着学籍卡、成绩单,至于档案有什么用,他不太清楚。应届毕业生小谭说,从来没有人告诉他档案里放着什么,有什么用。在所有受访者中,能清楚说出档案三个以上用途的占比不到30%。
“弃档族”大部分为大学生
南昌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不太关心自己档案的主要有四类人:第一类是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毕业三年以上的人;第二类是出国留学或者移民人员;第三类是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第四类是“跳槽族”,档案转移的速度跟不上他们跳槽的速度。而在“弃档族”中,大学生数量最多,占了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