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4-13 15:15 的文章

泉州全市人才工作推進會謀劃2020年工作思路

今年是泉州市組織工作的末端落實年。對人才工作來說,如何落實末端落實年?近日,泉州市召開2020年人才工作推進會,邀請各參會單位圍繞“2020年引才引智”、“五大重點人才工程”兩個專題及《2020年全市人才工作要點》承辦項目的落實思路展開討論。

據了解,2019年,泉州不斷造優人才發展環境,有效聚集各方面優秀人才,人才發展指數連續3年在全省設區市中位列第一檔次。今年,在引才引智、推進“五大重點人才工程”等工作上,泉州市將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部署要求,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深耕人才“港灣計劃”,健全和落實科學有效的人才制度,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引才形勢新變化新要求,聚焦突破增量、聚焦激活主體、聚焦末端落實,推動全市人才工作提質增效、再上新台階。

引才引智——多措並舉“穩大盤、增突破”

人才工作要遵循市場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發揮用人單位主體和人才自身主體作用,做到體制機制創新,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這是泉州市人才工作緊緊咬住的一個目標。

如何在穩大盤的基礎上增突破?圍繞多渠道廣泛引才引智,今年,泉州市將進一步健全以產聚才機制、改進引才方式方法、積極拓展引才渠道,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激發引才引智活力。

泉州民營經濟“十分天下有其九”,民營企業佔比高,發揮用人主體作用,探索人才發展市場化運作,意義非凡。今年泉州市人才工作要點明確:鼓勵用人主體用項目引才、用平台聚才,鼓勵推廣人才合伙制、股權期權激勵等務實做法。同時,鼓勵企業導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加研發投入、重視技術改造等,為人才實現價值提供平台。

在以產聚才上,將發揮泉州制造的“虹吸效應”,在“高新建鏈、傳統強鏈、重化補鏈”產業上布局,推動人才向產業龍頭、高新集群、創新平台、重大項目集聚。在引才渠道擴展方面,將持續加強海外引才工作,強化泉台人才交流合作,鼓勵柔性引才用才,健全各類人才流動機制,前瞻做好人才發展規劃等引才工作。

為市場化運作搭好台,泉州市將持續推動分行業分領域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推動企業自主評價人才試點規范運作,同時,鼓勵縣(市、區)推廣“人才層次+貢獻大小”的積分制評價體系。

五大重點人才工程——點燃復工復產“人才引擎”

抓好人才的“引、育、用”,為泉州復工復產點燃“人才引擎”。今年,泉州市將深入實施實體產業人才“領跑工程”、技能人才“支撐工程”、社會事業人才“保障工程”、特色文化人才“傳承工程”和鄉村振興人才“助推工程”五大重點人才工程。在人才工作推進會上,各相關單位結合實際,以項目化、清單式推動“五大重點人才工程”落細落實。

——實施實體產業人才“領跑工程”。市工信局將培育精品培訓項目,持續辦好“企業管理創新”名家講壇、“職業經理人高級研修班”等培訓項目,同時培育“二代企業家傳承創新研修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研修班”等品牌項目﹔團市委將開展泉州市青年拔尖(優秀)人才遴選工作,挖掘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顯著的優秀人才。

——實施技能人才“支撐工程”。市人社局將聯合各地各部門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今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按年度計劃舉辦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扶持設立一批市級以上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市教育局將實施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建設工程,重點建設21個國家骨干專業(群)、54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和19個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專業點,同時組織高校做好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申報建設工作。

——實施社會事業人才“保障工程”。市衛健委將做精“塔尖”,培養50名省市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做強“塔腰”,培育100個實用性人才團隊。做實“塔基”,培養300名基層技能型人才和1000名基層醫療骨干,構建合理的人才梯次結構。市民政局將組織申報首批省級社會工作人才基地,建設1—2個市級社會工作人才基地。

——實施特色文化人才“傳承工程”。市委宣傳部將加強名編輯、名記者、名主持人等新聞媒體人才培養。市文旅局將縱深推進文旅人才傳承工程,以中青年文旅人才為突破口,加強文旅人才培訓教育,舉辦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技術研修等活動,不斷提升系統隊伍綜合素質。市教育局將創新“領航團隊”培養培訓模式,在選拔第三批30名“種子”校長的基礎上,開展“領航團隊”培養工程,利用“種子”校長培養帶動“種子學校”發展,多引擎驅動,撬動區域教育生態整體發展。